中国家居这十年访谈之科宝博洛尼总经理蔡明先生

2007-04-24 10:19:00  房天下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提要]为了回顾家居行业十年发展史,总结品牌打造和企业经营的得与失,探寻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房天下与北京商报联手打造"中国家居这十年"大型原创栏目,采访对象为家居行业内的资深和在行业内有品牌影响力的重量级企业老板。

为了回顾家居行业十年发展史,总结品牌打造和企业经营的得与失,探寻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房天下与北京商报联手打造"中国家居这十年"大型原创栏目,采访对象为家居行业内的资深和在行业内有品牌影响力的重量级企业老板。

本期嘉宾:博洛尼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先生

时间:2007年2月5日上午10:00

地点:房天下会议室

访谈记者:北京商报 吴厚斌

网络支持:房天下装修家居网

博洛尼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先生

房天下访谈实录:

【记者】大家好,这是房天下装修家居网与北京商报共同主办的“中国家居这十年”大型原创栏目访谈现场。我是北京商报吴厚斌,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博洛尼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先生。提起蔡明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首先反应的是小品演员蔡明,她有名,开头我提这个名字的时候,听到这个名字也认为是她,我说蔡明做家居了,原来我做过一段时候的娱记,所以我要去看看蔡明是咋回事,因为我不做这个行业,结果前两天我准备这个采访的时候,搜蔡明的名字,加上博洛尼或者科宝,稍微加一点跟家居建材有关的,就变成蔡明了,而且在蔡总的博客上有人评价,说我还以为是那个蔡明呢,结果这个蔡明比这个蔡明更酷,我们就从你的酷说起。在很多场合你就是时尚的代表,你代表时尚。那么你觉得你的这种外表的这种表现,到底是刻意所为,还是说自己就是一种率性的表达?比如看到你这个头,在家居圈里面不多,而且像你这种又帅的很少了,你这个打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蔡明】我想想,应该是在2002年开始的。

正在接受采访

【记者】契机是什么?

【蔡明】契机是我们在法国看展的时候,法国的桌布大,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跟我聊天,说我做台布是,我还能看谁呢,我只能看时装业了,这是个小想法。那么后来我们跟意大利的一个上升快的一个企业,它是家居行业请了时装设计师担任设计师的一个家居企业,他跟我讲我们不卖产品,我们卖生活方式,这两个原因使我开始注意时装品行业,这一关心就关心了四年。我从2003年开始我就开始看米兰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看完伦敦时装周和米兰时装周两个路数,米兰走品牌,伦敦是在米兰和巴黎强大的情况下,伦敦时装周要想跳出来,走了当代艺术和戏剧化。我们看到玛肯走的是路线是疯人院,玻璃盒子一碎,露出了一个身裸露的大胖子,走的是这么一种路线,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持续关心当代艺术。第二年5月份我参加瑞士巴塞尔艺术文献节,我就知道品行业时尚设计师的思路来自两个领域,一个是当代艺术,一个是部落文化,部落文化就是到各个国家采风。比如日本、东方、东南亚、非洲、阿拉伯,中国又分明清和文革两大分支。这个整个就构成了我们对这个时尚界的理解,就是时装品行业、建筑、室内设计、家居行业,第三是城市的窗口行业,就是餐厅、酒吧,已经整合了,所以这是一条链。我们实际上就是链里面的一条,所以我们把这个流行的过程,这个阶梯弄明白的,当代艺术、部落文化,然后这些灵感给了时装品的行业设计师,时装品行业设计师的这些引导,然后传递到第二级,就是建筑、室内家居,然后就是酒店、餐饮业,那么这条链弄明白了,实际上我的变化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头发不是因为这个,我的头发是因为操劳过度,头发渐少。

【记者】我根据你的这个说法的话,其实是你摸索了差不多真正十年,你如果说从1992年开始创业到2002年真正的走上这条路,其实你前期的这种创业据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尤其科宝的由来,你不是做这个的,不是现在做家居,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那段的探索,包括你对后面的这种影响?

【蔡明】之前我觉得就像上大学一样,大学的知识可能到今天并没有用,但是它教给了你一个事业观和方法论,你知道怎么去学习,怎么去自学,怎么根据一个线索去获得信息。那么我觉得实际上前十年的经营就是这么一个基础性东西,教会了我怎么做企业,教会了我怎么能够活下来,怎么能够获取利润,怎么能够做好家居链,你的服务、你的管理意识,我觉得是综合的。所以我觉得这十年培养了我一个基础素质,然后加上06年之后加进了我国际化摄影。

【记者】你的基础素质是不是也建立在,首先要解决温饱,解决小康基础之上,你才能去考虑那么多。当一个人自己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我想他能不能追求这种时尚的东西呢?比如从你的角度来讲,你他十年,你想没有想过你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你的企业会做成什么样子,那时候有没有目标把科宝电器做成什么样子,现在你很清晰科宝·博洛尼一种时尚,那个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目标?

【蔡明】那个时候应该说没有,很简单,任何战略,几乎没有一个战略少数情况下是当初就这么想的,战略就像一个做陶艺的陶罐,你大概想做一个原罐子,捏着捏着就变了,所以策略是一个大方向,不是很清晰,一边做一边去发掘,原因很简单因为信息部对称,你当时想做决定的时间不知道,你交谈的对象是国外这种大品牌的总经理和出口部经理,你遇到都是国外棒的设计师,你参加都是的大展,你的思路全变了,你的触角又到了这种时尚、品、当代艺术领域,那么往下你有到了你的原材料供应和部件供应商别这里面,所以你的视野一下变得开。我们1999年做橱卫的时候,我们45%的零配件都是进口的,现在进口已经到了20%左右了,降下来了,原因是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所以很多东西,包括中国的装备业、设备业的进步,东西你当时都是无法预料的,十年前我们中国连封锁机都没有,所以从装备业、设备业整个的变化,包括那个时候中国的市场,谁能预料中国房地产能有这么好,就像中国人谁也没有预料到中国汽车业发展这么快一点。所以的不确定性造就了你无法做清晰的十年前的战略判断,同时对不确定性的理解,也构成我们对家居的一个理解,就是不确定的时代,价值观也是不确定的,那么人们要寻找自己的,这个时候也就是你产品升级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做好,向跟高进军的阶梯,也就是你的产品符号。

【记者】从你当初做这个科宝电器到转向1999年做橱柜,这应该算是一个大的一种改变,因为行业不同了,可能经营的路数是差不多的,有很多东西是借鉴积累所得,能够用上,毕竟是进入了一个跨度相对还有点大的一个行业。然后再从你的橱柜整合进入你后来的生活方式这一系列的一些概念的营造,我想在我看来是你的从业生涯以及博洛尼这个品牌有两个大的升级。我想首先弄清楚,当时为什么从电器转向橱柜?

【蔡明】很简单,当时是1996年我去美国留学之前,我率先在电器里面挑起了价格战,我获取了极丰硕的硕果,北京16大商场专门为我们准备桌子收钱,还没收完,之后我去了美国待了一年。回来之后这个市场就变化了,实际上大家都在用价格来做市场,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每天都在想怎么降低成本,然后卖更价格。另外,当时像海尔这样的公司也开始进入,我们就发现论拼成本我拼不过江浙的小厂子,论品牌,我拼不过海尔这样的家电大公司。那怎么办呢?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第二我这个人对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一直喜欢了解上玩的新东西,第三我在美国待了一年,我对什么是好东西有了一个我自己的理解,所以我觉得我肯定要是做一种经常变化的、时尚类的东西,那么我将逃离这种竞争,那么山东的海尔如果它只在青岛,如果江浙都在制造生产里面经营的话,他们都不具备我们对国际流行时尚和新的的生活方式的这种接触,没有我们强。当然这句话也不太具备说服力,因为很多人即使在北京也不强,不能说明在北京就会强,还是每个人的个人品位和你的信息获得的能力,和你的审美的层次决定了你是否真正能够做到时尚。因为上只有这种时尚类的东西是不可能一条黄裙子卖一千万条的,那个时代也过去了,满街流行黄裙子的时代已经过了,但是像海尔一台冰箱一个型号做一百万台,这种规模就是满街流行黄裙子,但是如果走向这种以色彩流行和其他的这种大量的复杂的款式变化的行业,就是个性化行业了,个性化行业会逃离这个竞争。所以我们选择了橱柜。橱柜款式本身我们当时早是因为看到国外的图片,我们感觉太漂亮了,中国的设计太差了,首先我们发现中国和上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商机。既然有差距,能做到那个程度,你都比需要创新,你只要跟他们做的差不多了,就已经漂亮了,拿我觉得就OK了。第二厨房电器是我们原来的主业,很自然就整合整体厨房的概念了。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