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首届人居艺术设计周主题系列分享之陈卓:“美化”生活

2018-01-19 00:41:00  房天下家居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提要]2018年1月18日,由深圳市人居艺术中心联合深圳市人居环境研讨会,广州市公共艺术家协会主办的“聚创未来”--2018年首届人居艺术周系列主题“城市更新”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聚所成功举办,本次“商业创新”主题沙龙上,青年雕塑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陈卓女士为我们分享:“美化”生活以下是分享实录。

2018年1月18日,由深圳市人居艺术中心联合深圳市人居环境研讨会,广州市公共艺术家协会主办的“聚创未来”--2018年首届人居艺术周系列主题“城市更新”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聚所成功举办,本次“商业创新”主题沙龙上,青年雕塑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陈卓女士为我们分享:“美化”生活以下是分享实录。

1

陈卓:大家好,我叫陈卓,非常容幸受到邀请以艺术家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设计,对人居,对商业方面的一些感受。我受到邀请之后,觉得艺术往往被人们高高在上,我如何让比较亲近的方式让大家感受,我就选择了《美化生活》。

2

美是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生活又是每天息息相关的细节,美化生活融合了我们对环境,对社会的要求,这一方面就是我们艺术很好的切入点,所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从艺术的角度,美化生活的角度,和城市,和产业方面的个人感受。

,分享社会,人,环境三者的关系,然后牵引出一个概念就是公共艺术。公共是有空间的,艺术是美学的,如果我们从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来说,是和人,和社会,和环境发生的关系,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大的形式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他的表象,可能是雕塑,可能是媒体,可能是一种融合的和人参与。

3

4

比如自由女神像,除了艺术之外,成了老百姓旅游的景点,是法国为了纪念自由战争而送给美国的艺术品,用了220万吨的铜完成,内部结构是法国埃菲尔设计师打造的。艺术家是根据法国自由女神像的原形,结合母亲,爱人的形态,一手是举着火炬,一手捧这宝典,我们会发现,艺术品一开始都会受到质疑,所以我们需要突破。

这个是美国芝加哥的雕塑,是英国的艺术家做的,人们一方面觉得这个东西很有趣,艺术家通过水滴的形态做的设计,同时把环境融合在一起,涉及到公共艺术和环境的关系。人的参与性非常强,正面的角度像一个水滴,互动性非常强。

这个是欧洲犹太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犹太人被屠杀的历史行为,整个面积有四个图书馆那么大,用非常冷漠的方式表现,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空间穿插,走路,很多人到了非常核心的位置会有不同的体会,除了体会历史还会体会文化价值的东西,我们在其中走来走去感觉被淹没和沉思,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公共艺术的案例。

第二,人对环境的要求和影响,以及艺术对于人居环境的作用。这是拉斯维加斯的雕塑,一共由两千块琉璃组合而成,非常灵动,五彩缤纷,成了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也成为吸引人的特色。这时候人对环境的需求不仅仅是视觉需求,更多的是精神的依赖,一看到作品就有互动的关系,召引一些记忆。

侨福芳草地是一个非常乐观可爱的作品,除了独特的地理设置,还有丰富多元的艺术氛围,而且没有任何替代性。同时得到了很多奖项,我们看到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创立,需要一定支撑,需要很好的结合点,以新的模式介入,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做别人不想尝试的事情。我们不仅仅是需要购物,更需要自我的精神价值体现。所以我觉得芳草地是非常好的作品。

5

艺术品既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比如艺术家的重要性,艺术品是视觉层面和心理精神层面的补给,艺术品让空间有了色彩和温暖。艺术品让人的价值感化实现附加值。比如这个雕塑作品,完全用自己的灵动和想法表达,突破现有的,非常有概念性的雕塑,和作者个人的经历有关。包括高科技的利用,LED的利用,的科技帮助艺术家更好提升作品。

这是我个人的作品,被收藏和放大的,《56公斤),我想表达的是压抑平浮的关系,可以仰视和俯视,360度看不同的效果。

这件作品叫《80真空》,因为我出生在80年代,我觉得每个人对年代的感觉不一样,比如美国人怀念60年代,台湾人和香港人更喜欢70年代,中国人喜欢拿10年说事,因为可以改变和颠覆一个年代,比如50年代的辉煌,60年代的萎缩,70年代的可怕,因为文革的开始,反反复复之后迎来的80年代,文革之后经济开始发展,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非常有新意的年代,所以我的作品以80年代为切入点。有一些玩具的符号,元素,把那个年代的清晰和模糊展现出来,这是我对80年代记忆的个人体验。艺术家对事物的感受不一样,也有一些责任,除了做自我之外,还要顾及大众。

我也会做一些很有意思的,有个人小情怀的作品,包括对材料的实验性,一个好的艺术家要不断颠覆自己,改变自己,认识自己,在过程中越来越清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他,什么样的作品适合他,所以有些艺术家的变化是有的,主线可能不会变,但是要尝试不同的情绪,材料,语言,做过一遍之后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把常见感受的东西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大众易懂,又能够很好的切合。

我次当妈妈的时候,做了一个小雕塑,是对生命的理解,她在最美的时刻可能身体不舒服,但是是最美的。把当下的感受,突出女性生命曲线留住,那个记忆的点很敏锐,可能涉及到很多感受。也会做一些装置类的,和一些地产和商场做一些外装的作品。

这是《45厘米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是通过尺度的距离感表达和定位关系,比如我们是一个陌生人,可能距离是两米,这是公共空间的距离,如果是好朋友,可能是1米左右的距离,45厘米是一个敏感距离,再亲近的话,就是爱人关系,所以45厘米是一个临界点,在这个关系之内的人有侵略性,是指他对对方的爱也会要求被爱,所以这种近距离的关系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我当时通过现成品和木品表达这样的观念。

6

我觉得艺术家非常重要,艺术无界限,虽然我很喜欢雕塑,也喜欢画画,比如水墨,油画,把自己的心情表达,用不同材料尝试,也会做一些版画设计,给我更多的感受和刺激。艺术这个门类特别有意思,并不是分界线很清晰的。

这是在德国参加的一些展览和奖项,包括我们后期参加了其他活动,我觉得艺术家以他的身份切入到公共活动中,和商业和其他行业进行交流,这是艺术家做的,不应该只是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应该把作品和人,和空间,和环境,和人们对话的关系浮到水面上。

这是我当时在日本参加的展览照片,我们尊重日本的设计,我们也会反馈,为什么我们制造方面有一些问题,我参加了一些活动之后,发现他们对细节的操控非常让人觉得尊敬,我对这种尊敬发自内心。同时国际化也非常重要,不要只看国内,一定要把眼光打开,交流,多元学习。这是我参加的国际木火节的照片,在那个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只有面对面感受作品和真实交流下,才能知道艺术家的内心是什么,这种感受是非常直观的,没有认可的代替性。

这是我尝试的新作品,我当时对哥德堡非常感兴趣,对它的音乐也非常感兴趣,所以设计了一个作品。

这个图片的中间那位是古巴委员会主席夫人,看了一下我的作品,当时还收藏了一个。这是那个收藏作品的细节图,我觉得艺术品不仅仅是视觉层面,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逻辑,为什么艺术品一定是精神需求,我们在能够体会生活中,应该对艺术有感知,比如我们去参加美术馆会很累,我被一些小孩吸引,他们在美术馆上课,对我的触动非常深刻,所以艺术品能够融入到血液中,精神的东西。我国刚刚开始复兴文化艺术,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现在美术馆都开放,免费,这是在身边能够看到的方向,艺术融入到你的血液和生活,才觉得源于生活。

这件作品是《涟漪》,有幸被美凯龙当成个收藏品。当时我设计这个作品的时候考虑到了人和作品的平衡关系,一种承载的美学,作品通过一种材质的转换,把艺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的观念,所以也切合了他们的理念。次做这种作品是2013年,成本非常高,成功率非常低的方式,有一些工人说你这个作品做不出来,在工艺上不成型,但是我非常坚持,这是我对自己的突破,这个作品烧出来,被一些收藏家很认可。

艺术品让空间有了色彩和温暖,为什么一定要有艺术品的配备,因为融合了一些美学的东西,让我们在无形中感觉到非常自然,非常舒适,是其他的冰冷建筑不能给予的。 我觉得作品一定有它的魅力和能够说服人的语言。

这是我的另外一件作品,我对作品的表达,它一定是艺术家真心表达生活,表达内心的精神模型,可能有一些情绪的东西也可以表达,有一些开心的也可以表达,一定是真实的,刻意的东西肯定没有生命力,所以真实体验和真实表达非常重要。所以在空间上和各个层面上,只有把自己的内心召唤出来,才能和别人对话。

艺术品让人的价值感化实现,其实是一种附加值。跨界是跨一种思想,所以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或者设计师,能够把自己的东西突破,和其他的结合,比如我们和商业地产的结合,我们和艺术项目的结合,把自己的力量运用到特殊的环境结合,这个结合不是跨界,而是一种融合,是大的包容,彼此释放的能量,形成新的结合。所以这种艺术品用这种方式呈现,其实就是美学层面的,通过作品放大力量。

因为我是学雕塑出身,可能我设计的作品不会很常规,而是有一些空间感,立体感,有当代语言的表达,有可塑性和立体感。

这是我尝试的一系列陶瓷和金的结合,有一些艺术家在材料上有一些约束,因为他们不了解门外的东西。陶瓷对于我来说是大空间和小空间的关系,是一种材料的转换,可能我用的材料有一些是翡翠,有一些是珍珠,是我通过材料的转换和对空间,造型和美学的结合。

这是我设计的一系列私人定制的作品,除了形成美的前提下融合自己的设计理念,我觉得这种美的东西能够被大家认可,也是我自己想去创作和表现的。

这是我当时设计的一系列首饰,很有立体感,我觉得很多设计师考虑正面,我喜欢考虑360展现。

这是涟漪系列的首饰设计,尺寸很小,只有13厘米,和空间,和人距离的跨越,有空间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公共的行为,没有空间的时候,就是一个首饰的佩戴,近和远是可以把握的,而且之间有活动。

美化生活,我觉得哲学和美学的理论需要支撑,我们对生活为什么有要求,为什么要有选择,为什么要有自己的释放和突破,一定是有自己的生活美学和哲学理念。我喜欢主梁之先生的一句话,他说莲花不落,可能是对文人精神的过程,不是一种结果,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不是对现也的一种满足,而是一种思考,所以我觉得莲花不落是我的作品的主题,对精神层面的突破,对当下美好的释放。我现在能够思考到的艺术和生活完美结合点的释放,我也会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把当下的美感释放出来,这种美的东西和生活贴近的东西我认为是一个基础,只有更多的人释放这种能量!把气场打开,我们才有更多相关的美的东西呈现,包括室内,室外,和空间环境的结合,不同的陈列方式等。和美的东西的点和释放,时时刻刻在时候中体现,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不能把任何一个环节打破,所以我觉得美化是内心精神的饱满,一种荣耀和快乐,一定有美的东西给大家释放,回到美的环境和感受中,有美的东西有交流,我们才会快乐,才会把自己的美和情绪感染给大家,所以美化的生活,我觉得是每个人生命细节中珍惜,做好每一个环节,体会对方的美,才能把更好的东西,比如生活,追求有一定的实现。所以我最后一件作品在精神层面上,在美学层面上有一个这样的共识分享我的心得,谢谢大家。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